心源性哮喘如何治疗
心源性哮喘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原发病治疗。一般治疗有体位调整(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和吸氧(高流量吸氧);药物治疗包括吗啡(儿童谨慎、老人密切监测、特定病史禁用)、利尿剂(不同年龄注意剂量调整)、血管扩张剂(密切观察血压等、特定病史谨慎)、正性肌力药物(按需使用、特定疾病禁用、儿童遵儿科原则);原发病治疗要积极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及患者自身因素采取相应方式。
一、一般治疗
1.体位调整: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尤其适用于各种年龄的心源性哮喘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通过此体位调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状况。
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的患者都能起到纠正缺氧的作用,维持机体正常的氧代谢。
二、药物治疗
1.吗啡:可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对吗啡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有呼吸抑制、昏迷、严重肺部疾病等病史的患者禁用。
2.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剂量调整,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在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等情况,对于有严重低血压、青光眼等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4.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是否有心力衰竭病史等),适用于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源性哮喘患者,但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用,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三、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引起心源性哮喘的原发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对于不同病因的原发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各器官功能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