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癌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于50-70岁,男性略高,吸烟、肥胖等是危险因素,有家族史风险高;典型症状有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还有副瘤综合征;诊断靠超声、CT、MRI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手术、靶向和免疫治疗
一、肾癌的定义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细胞癌,包括起源于肾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
二、肾癌的发病情况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在50-7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一些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生活方式(如吸烟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是明确的肾癌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肾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肥胖、高血压、长期血液透析等也与肾癌发病相关。肥胖会通过影响内分泌等多种途径增加肾癌发生几率;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增加肾癌风险。
病史相关:有遗传性肾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高,例如遗传性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会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肾癌。
三、肾癌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是肾癌较常见的症状,源于肿瘤侵犯肾盂、肾盏。
腰痛:多为钝痛或隐痛,是肿瘤生长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所致。
腹部肿块:当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
副瘤综合征: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等,这是肿瘤细胞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
四、肾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能初步判断肿块的大小、部位等,但对于较小或复杂的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CT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准确判断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MRI):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在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有优势。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如乳酸脱氢酶等)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及辅助诊断。
五、肾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肾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等,适用于大部分早期及部分中晚期肾癌患者。
靶向治疗:对于晚期肾癌患者,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延长患者生存期。
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也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