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和幼儿急疹的区别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6-18天,中度以上发热3-5天,出疹从耳后颈部始向下发展,患者是唯一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6个月-5岁儿童易感,可接种疫苗预防;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引起,潜伏期5-15天,突发高热3-5天热退疹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无特异性疫苗,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临床表现方面
潜伏期: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幼儿急疹潜伏期相对较短,一般为5-15天。
发热表现:麻疹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3-5天;幼儿急疹一般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
出疹特点:麻疹出疹顺序为首先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累及下肢及足部,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热退后12-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mm,散在分布,主要分布在颈部、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1-2天内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流行病学方面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幼儿急疹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尤其是隐性感染者在幼儿急疹的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传播途径:两者主要都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麻疹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感染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接触被污染的空气或物品可传播;幼儿急疹主要也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麻疹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幼儿急疹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3岁以后少见。
治疗与预防方面
治疗:目前两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麻疹患者需隔离,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眼、鼻、口腔保持清洁等;幼儿急疹主要也是对症处理高热,如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等。
预防:麻疹可通过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5%以上;幼儿急疹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预防,主要是加强护理,避免交叉感染等。对于婴幼儿,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幼儿急疹后需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若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及时处理;而麻疹对于任何年龄段未免疫人群都有感染风险,尤其是儿童,需做好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