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可致儿童肢体麻痹甚至死亡,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措施,有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两种类型及不同接种程序,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成人未全程接种等可补种,接种有禁忌证,接种后有相应反应及处理方式,应按程序及时规范接种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可导致肢体麻痹甚至死亡。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全球通过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例如,在实行常规疫苗接种的地区,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一)疫苗类型及接种程序
1.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一般婴儿在2月龄开始接种,第3、4月龄各接种1剂,4岁时再加强1剂。其通过口服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2.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接种程序一般为2、3、4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和4岁时各加强1剂。
二、不同人群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情况
(一)儿童人群
儿童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易感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患病风险较高。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能有效在儿童体内建立免疫屏障。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儿童群体,需在其身体状况稳定后按照免疫程序尽早接种,但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
(二)成人人群
成人如果未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既往免疫情况不明确,也可以考虑补种疫苗。例如,对于从事某些特殊职业(如医疗工作者等)可能接触脊髓灰质炎病毒风险较高的成人,补种疫苗可增加自身免疫力。
三、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情况
1.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
2.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不宜接种。
3.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考虑接种。
(二)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
1.部分儿童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腹泻等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或持续高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接种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后,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一般也可自行缓解,若反应较重需及时处理。
总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至关重要,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规范地为适合接种的人群接种疫苗,同时注意掌握禁忌证和接种后的观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