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同方面发育迟缓有不同表现,大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各月龄未达相应抬头、抓物、独坐、爬行等能力;精细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各月龄未达相应抓握、捏取、搭积木等能力;语言发育迟缓表现为各月龄未达相应发咿呀声、理解指令、说简单单词等能力;社交行为发育迟缓表现为各月龄未达相应对亲人微笑、眼神交流、与儿童互动等能力,且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生活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各方面发育评估。
一、大运动发育迟缓表现
婴儿大运动发育有一定规律,若发育迟缓可能表现为:2-3个月时不能抬头,正常婴儿此时俯卧位能短暂抬头;4-5个月时不能主动伸手抓物,正常婴儿能伸手去够眼前物体;6个月后仍不能独坐,正常婴儿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后不能爬行,正常婴儿8个月左右能用手和膝盖爬行等。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大运动发育评估,比如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胎龄小,大运动发育可能相对晚于足月儿,需要结合矫正月龄来准确判断。
二、精细运动发育迟缓表现
精细运动方面,4-5个月时不能主动抓握小物体,正常婴儿能抓住小玩具;7-8个月时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体,正常婴儿此时能准确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珠子等;1岁后不能搭积木,正常婴儿1岁左右能搭2-3块积木。婴儿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足够的玩耍机会等会影响精细运动发展,若婴儿缺乏手部操作的活动,可能导致精细运动发育迟缓风险增加。
三、语言发育迟缓表现
语言发育上,4-6个月时不能发出咿呀声,正常婴儿此时能发出简单的咿呀音;8-12个月时不能理解简单指令,如听到“把玩具给妈妈”不能做出相应动作;1岁后不能说简单的单词,正常婴儿1岁左右能说1-2个简单的有意义单词,如“妈妈”“爸爸”等。年龄是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同月龄有相应语言发育里程碑,若婴儿超过相应月龄未达到语言发育里程碑,需考虑语言发育迟缓可能,而病史中若有早产、出生窒息等情况,可能增加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
四、社交行为发育迟缓表现
社交行为上,3-4个月时不能对亲人微笑,正常婴儿此时能对熟悉亲人露出笑容;6-8个月时不能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正常婴儿能与照顾者有目光对视;1岁后不能与其他儿童进行简单互动,如一起玩耍、分享玩具等。婴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影响社交行为发育,若婴儿长期处于封闭、缺乏与人互动的环境中,可能导致社交行为发育迟缓,而性别因素一般对社交行为发育迟缓表现影响不大,但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婴儿可能因家长不同的互动方式有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