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昏迷怎么办
发现脑血栓昏迷患者应立即送医,到达后经多项检查明确情况,急性期依指征溶栓、用药物改善脑循环与脑保护,同时防治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相关情况有差异且要关注心理状态。
急性期治疗
1.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指征(一般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等),医生会评估后考虑使用溶栓药物,溶栓可以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但也存在一定出血风险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溶栓的风险和获益需综合权衡,比如儿童患者溶栓需极其谨慎,因为其凝血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出血风险相对更高。
2.改善脑循环:会使用一些药物来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如丁苯酞等药物,它可以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灌注。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改善脑循环时要注意血压的调控,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也要考虑对血糖等代谢指标的影响。
3.脑保护治疗:应用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等,可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元的损伤。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在脑保护治疗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因为吸烟饮酒可能会加重血管损伤等情况,影响脑保护的效果。
并发症防治
1.肺炎: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误吸导致肺炎,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其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肺炎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
2.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放置气垫床等预防压疮。长期卧床的患者,皮肤的血液循环较差,尤其是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压疮,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3.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有偏瘫等情况的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康复期相关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的改善。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的进程和效果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康复潜力相对较大,但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老年患者康复相对较慢,需要更有耐心和细致的护理。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昏迷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也会影响康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