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会引起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包括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胸部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足镯、下肢畸形;肌肉松弛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运动发育落后;神经精神症状有易激惹、烦躁不安、多汗,伴枕秃等。
一、骨骼改变
1.头部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是佝偻病激期较早出现的骨骼改变。由于骨质软化,顶骨或枕骨中央部位按压时有乒乓球样感觉,这是因为局部颅骨骨化障碍,骨组织变软所致。
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形成方颅,头颅外形呈方形。是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堆积过多而形成。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前囟边较软,闭合延迟可迟至2-3岁。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磷代谢,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囟门闭合时间延长与钙磷代谢紊乱、骨矿化不足有关。
2.胸部
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形成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形似串珠状。是肋骨和肋软骨处骨样组织增生的结果。
鸡胸或漏斗胸:1岁左右小儿,由于肋骨软化,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向内凹陷,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则形成漏斗胸。这是由于胸部骨骼在佝偻病影响下发生畸形改变。
3.四肢
手、足镯:6个月以上婴儿,腕部和踝部骨骺处骨样组织堆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手、足镯。是由于长骨端骨样组织增生导致。
下肢畸形: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O”形腿是两足并立时,两膝关节距离增大;“X”形腿是两膝关节并立时,两足内踝距离增大。这是因为在体重作用下,下肢骨骼发生变形。
二、肌肉松弛
患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表现为坐、立、行等运动发育落后。例如,患儿独坐、独站时间较正常儿童延迟,这是由于佝偻病导致肌肉发育受影响,肌肉力量不足所致。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神经肌肉功能,使得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能力减弱。
三、神经精神症状
1.易激惹、烦躁不安:患儿常出现夜间哭闹,睡眠不安,这是由于佝偻病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使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患儿烦躁不安等表现。
2.多汗:尤其头部多汗,与室温无关。这是因为多汗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血钙降低刺激交感神经,使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刺激皮肤,可引起患儿头皮瘙痒,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