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多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可能需用消炎药,常见消炎药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使用要循证,明确是否细菌感染,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用药需谨慎,且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效。例如,对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需注意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在儿童中使用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谨慎评估,若存在青霉素过敏史则不能选用此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分为一代、二代、三代等。以头孢克洛为例,属于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代的头孢菌素抗菌谱有所差异,使用时需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情况合理选择。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肝肾功能等,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剂量等需要精确计算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常见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也可用于部分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胃肠道功能特点,使用时需谨慎,并且要关注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阿奇霉素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消炎药使用的循证要点及特殊人群注意
在使用消炎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首先要明确是否真正存在细菌感染,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辅助判断,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选择消炎药时更要谨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应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例如,8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因为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消炎药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谨慎选择。同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多饮水等,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尤其是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过早或盲目使用消炎药,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