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乳头溢液常见于妊娠及哺乳期,随妊娠和哺乳期结束多可自行停止。病理性乳头溢液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溢液多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腺癌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多见,有高危因素者风险高;内分泌疾病中的高催乳素血症可见于各年龄段,尤其是有垂体病变者,常双侧乳汁样溢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为少量溢液。
一、生理性乳头溢液
(一)妊娠及哺乳期
女性在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催乳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可出现乳头溢液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与乳腺为泌乳做准备有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妊娠和哺乳期结束多可自行停止。
二、病理性乳头溢液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
1.发病机制: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等因素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内积聚的分泌物刺激导管壁,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出现乳头溢液,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
2.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与乳腺导管的生理退变等因素相关。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
1.发病机制: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形成囊肿,囊肿破裂等可导致乳头溢液,溢液多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2.人群特点: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1.发病机制: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乳头状新生物,其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引起乳头溢液,溢液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
2.人群特点: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一般认为与导管上皮的异常增殖有关。
(四)乳腺癌
1.发病机制:乳腺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破坏导管结构,导致乳头溢液,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五)内分泌疾病
1.高催乳素血症:
发病机制:垂体疾病等原因导致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分泌,引起乳头溢液,常为双侧溢液,呈乳汁样。
人群特点:可见于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有垂体微腺瘤等垂体病变的人群。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的内分泌调节紊乱,可能影响乳腺的正常功能,导致乳头溢液,多为少量溢液。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内分泌失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