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儿童期后随年龄增长风险变化,中青年久坐等也有风险;性别上女性孕期产褥期、口服避孕药、绝经后及男性各有不同风险;生活方式中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吸烟、肥胖会增加风险;病史方面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科或腹部大手术、有静脉血栓病史等都易引发肺栓塞。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及以下儿童:儿童期后的儿童随着身体发育,若存在长期制动等情况也可能有风险,但相对成人风险较低,不过长期卧床、术后等情况也需关注。儿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变化,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等,增加肺栓塞风险。
2.中青年:中青年相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好,但若有久坐、长期旅行(>4小时)等情况,也可能增加风险。
二、性别因素
1.女性:女性在孕期及产褥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出现肺栓塞;口服避孕药女性,避孕药成分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风险;绝经后女性,激素变化也可能使凝血相关指标改变,增加风险。
2.男性:一般风险相对女性非孕期等稍低,但也需关注,若有其他高危因素也易患病。
三、生活方式因素
1.久坐不动: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等久坐,导致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进而可能引发肺栓塞。如长时间坐长途车超4小时,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瘀滞,增加风险。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肌肉对静脉的泵血作用减弱,血液易在静脉内淤积,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而增加肺栓塞风险。
3.吸烟: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凝血-抗凝血平衡,使血液处于易凝状态,增加肺栓塞风险。研究显示吸烟者肺栓塞发生率高于非吸烟者。
4.肥胖:肥胖者脂肪代谢等异常,易出现高凝状态,且体重指数BMI>30属于肥胖,肥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增加肺栓塞风险。
四、病史因素
1.心血管疾病:患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异常,血液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差,血液循环不畅,易有血栓形成,增加肺栓塞风险。
2.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促凝物质等,易出现高凝状态,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而易并发肺栓塞,如肺癌、胰腺癌等患者肺栓塞发生率高于常人。
3.骨科或腹部大手术:术后长期制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腹部大手术后,1-2周内是肺栓塞高发期。
4.静脉血栓病史: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再次发生静脉血栓进而发展为肺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病史者,因为有血栓病史者血管内易有凝血相关异常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