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过敏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和系统药物治疗及日常护理来应对。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儿童慎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注意刺激症状),系统用抗组胺药物(儿童等需注意剂量等),日常要皮肤保湿、避免刺激,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护理要点。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原理:季节性过敏性皮炎通常由接触过敏原引发,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是常见过敏原,患者应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穿戴长袖衣物等进行防护。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在户外玩耍更容易接触到过敏原,需家长格外留意其活动环境;有过敏病史的人群对过敏原更敏感,应更严格地规避。
二、局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用于轻度的季节性过敏性皮炎,能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但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皮肤较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季节性过敏性皮炎。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使用时需注意局部可能出现的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前需充分评估风险。
三、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等症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更适合白天工作或学习的人群使用。但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准确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和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头晕等。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四、日常护理
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例如选择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不同年龄的人群皮肤保湿需求有所差异,儿童皮肤新陈代谢快,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也需要加强保湿护理。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更要注重皮肤的保湿工作。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清洁剂等,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对于有季节性过敏性皮炎的人群,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应注意这些日常护理细节,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例如,儿童的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避免穿着化纤类容易引起过敏的衣物;老年人皮肤更加敏感,选择衣物时要格外注意材质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