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后要立即脱离致伤源,快速移除热源;接着进行冷疗处理,用合适方式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然后保护创面,用干净柔软布料覆盖且不弄破水泡;之后及时就医,医生会评估烧伤严重程度并进行规范治疗,要配合治疗并做好小儿心理安抚
一、立即脱离致伤源
1.快速移除热源:若小儿被火焰烧伤起泡,应迅速让小儿远离火源,如尽快扑灭身上的火焰,可让小儿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用大量清水浇淋等方式;若是接触热液(如热水、热粥等)烧伤起泡,需立即将小儿接触热液的部位脱离热液,比如迅速脱去被热液浸湿的衣物等,但动作要轻柔,避免进一步损伤皮肤。此过程要注意避免小儿因惊慌而加重损伤,充分考虑小儿年龄小、对疼痛耐受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动作需轻柔、迅速且有序。
二、冷疗处理
1.选择合适的冷疗方式: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一般持续15-30分钟。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控制水流的温度和强度,避免过冷刺激引起小儿不适甚至寒颤等情况。如果没有流动水,也可以用干净的冷水浸泡受伤部位。冷疗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的进一步损伤,缓解疼痛。需考虑小儿皮肤娇嫩,冷疗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明显哭闹不安等不适,可适当调整冷疗的强度或时间。
三、保护创面
1.避免创面污染: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清洁的布料覆盖受伤起泡的部位,注意不要弄破水泡,因为完整的水泡皮对创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减少感染的风险。覆盖时动作要轻,防止纱布等与创面粘连加重损伤。要考虑小儿好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覆盖物并固定好,避免覆盖物脱落导致创面暴露污染。
四、及时就医
1.评估烧伤严重程度: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尽快带小儿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烧伤的面积、深度等情况进行评估。小儿烧伤面积的计算与成人不同,要根据小儿的体表面积比例来准确判断。比如一岁以内小儿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等。深度方面,浅Ⅱ度烧伤表现为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深Ⅱ度烧伤则水泡较小,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于较大的水泡可能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抽液等处理,然后进行创面的清创、包扎或暴露等治疗。
2.遵循医院专业治疗:在医院,医生会根据小儿烧伤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治疗,可能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但不会涉及具体的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小儿在就医过程中的情绪安抚等,因为小儿对医院环境等相对陌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做好心理安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