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重要,缺乏时影响吸收致血钙血磷降低,甲状旁腺激素作用致骨骼病变。儿童、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病史相关人群缺乏维生素D致佝偻病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儿童需尽早户外活动、母乳妈妈补维D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应增户外活动或饮食补,病史相关人群治原发疾病时监测补维D预防
一、维生素D与佝偻病的关联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钙、磷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会影响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导致血钙、血磷水平降低。血钙降低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虽可促进骨钙释放以维持血钙正常,但会使骨组织不能正常钙化,进而引起骨骼病变,最终导致佝偻病。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中,约9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相关骨骼改变。
二、不同人群缺乏维生素D致佝偻病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群体: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大。若儿童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且户外活动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也会减少,就容易患佝偻病。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畸形,还可能出现肌肉松弛、精神神经症状如易激惹、多汗等。比如,对于婴儿来说,若母乳喂养且母亲维生素D摄入不足,婴儿维生素D储备有限,更易因缺乏维生素D引发佝偻病。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室内工作、户外活动极少的人群,皮肤接触阳光的机会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不足,若饮食中又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则缺乏维生素D导致佝偻病的风险增加。
病史相关人群:患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等)的人群,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患有肝胆疾病(如肝硬化等)的人群,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这些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进而增加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三、预防与应对措施
儿童: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每天适量晒太阳,一般建议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同时,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人群,出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可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0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室内工作者等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必要时可通过饮食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每周适量食用深海鱼类等。
病史相关人群:患有胃肠道或肝胆疾病的人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