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乳腺感染性疾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非药物干预有排空乳汁、局部冷敷与热敷;全身症状体温未超38.5℃可多饮水休息,超则需谨慎;出现脓肿迹象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要及时就医;哺乳期女性患病要保持心态、注意卫生、合理安排治疗与哺乳。
一、急性乳腺炎的定义与常见表现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腺感染性疾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形成乳腺脓肿。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排空乳汁:哺乳是重要的处理措施,要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也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保持乳腺导管通畅,减少乳汁淤积,这是预防和缓解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及时排空乳汁能减轻乳房肿胀,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局部冷敷与热敷:在炎症早期,可使用冷毛巾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当炎症局限后,可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退,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对于哺乳期女性,冷敷和热敷需根据炎症不同阶段合理选择。
三、全身症状的处理
监测体温与一般支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未超过38.5℃,可通过多饮水、多休息来促进机体恢复。哺乳期女性身体较为特殊,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来维持自身和婴儿的健康。若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评估,但避免自行滥用退热药物,因为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出现脓肿迹象:如果乳房局部波动感明显,提示可能形成乳腺脓肿,此时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等处理。乳腺脓肿一旦形成,自行吸收的可能性较小,需要专业的医疗操作来排出脓液,促进恢复。
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若经过上述处理后,乳房红、肿、热、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伴有高热不退等情况,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血常规、乳腺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的温馨提示
哺乳期女性在患病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乳房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损伤。同时,要确保婴儿的喂养不受太大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治疗与哺乳的关系。因为哺乳期女性不仅要关注自身疾病恢复,还要考虑婴儿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因素,以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