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治疗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并发症防治。一般治疗有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护理;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康复治疗有肢体功能锻炼和传统康复手段;并发症防治包括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防治,各方面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如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等进行相应处理。
一、一般治疗
1.呼吸道管理:急性脊髓炎患者若存在呼吸肌麻痹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进行吸氧等操作。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定期翻身拍背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咳嗽反射较弱,更需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
2.泌尿系统护理: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管及进行膀胱冲洗等操作,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可能略有不同,但都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同时,要记录尿量等情况,关注肾功能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并密切观察导尿相关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之一,可减轻脊髓的炎症水肿。一般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后续逐渐减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等发挥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消化道溃疡等。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儿童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功能。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提供外源性抗体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有免疫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三、康复治疗
1.肢体功能锻炼: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被动运动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主动运动则鼓励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肢体的屈伸等运动。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根据其年龄和病情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2.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手段: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也可辅助改善肢体功能等。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等,推拿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但在应用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对于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要调整相应的手法和刺激强度等。
四、并发症防治
1.压疮防治: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等减压。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翻身频率和皮肤护理的细致程度,防止压疮发生。
2.深静脉血栓防治:鼓励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儿童使用抗凝药物需严格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