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烫伤后要迅速脱离热源,立即冲淋降温并妥善脱去受伤部位衣物,然后判断烫伤程度,一度烫伤可涂烫伤修复药,二度烫伤小水泡可自吸收,大水泡需抽液包扎,三度烫伤要立即送医,还要注意及时就医的几种指征,最后给出居家预防烫伤的建议,包括居家环境安全、正确使用家电和加强看护等。
一、迅速脱离热源
1.立即冲淋降温:宝宝被烫伤后,应第一时间将烫伤部位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淋或用清洁的冷水湿敷,持续10-20分钟,这样可以带走热量,减轻烫伤程度。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冲淋时要注意水流不宜过急,避免二次损伤。
2.脱去受伤部位衣物:如果宝宝烫伤部位的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脱去,可剪开未粘连部分,保留粘连部分,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二、判断烫伤程度
1.一度烫伤: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明显,无水泡。这种情况一般经过冷敷等处理后,数天内可自愈。
2.二度烫伤: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浅二度烫伤会出现明显水泡,基底红润、潮湿、疼痛剧烈;深二度烫伤水泡较小,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3.三度烫伤:皮肤呈焦痂样,无水疱,痛觉消失,常累及深层组织。
三、正确处理不同程度烫伤
1.一度烫伤:经过冷却处理后,可涂抹一些具有烫伤修复作用的外用药物,如湿润烧伤膏等,但要注意在涂抹前确保伤口清洁。
2.二度烫伤:如果水泡较小,可让其自行吸收;如果水泡较大,需用消毒的注射器抽取泡液,但要保留泡皮,然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再涂抹烫伤药物并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对于婴幼儿的二度烫伤,包扎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
3.三度烫伤: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因为三度烫伤损伤较深,自行处理容易导致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四、及时就医指征
1.烫伤面积较大,如超过宝宝体表面积的10%(可通过儿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初步判断,一岁以内婴儿头颈部面积=9%+(12-月龄)%,双下肢面积=46%-(12-月龄)%;1-4岁儿童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2.烫伤部位在关节、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
3.出现发热、伤口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
4.宝宝烫伤后出现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早期表现。
五、预防烫伤的建议
1.居家环境安全:将热水瓶、热汤等放置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饮水机要安装儿童锁;地板上的热水要及时清理干净。
2.正确使用家电:电熨斗、电热毯等使用后要放置在安全位置,避免宝宝接触。
3.加强看护:在宝宝活动区域,家长要时刻陪伴,防止宝宝接触到危险的热源。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尽量避免让其单独在厨房、浴室等有热源的房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