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早期有局部症状如乳房红肿、疼痛、肿块,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哺乳期女性是高发人群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排空乳汁,非哺乳期女性要排查其他潜在病因。
一、局部症状
1.乳房红肿:急性乳腺炎早期乳房受累部位会出现明显红肿现象,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以及组织水肿等原因引起。红肿区域的皮肤温度通常也会升高,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发热,这是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与炎症因子释放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有关。
2.疼痛:乳房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多为搏动性疼痛或持续性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尤其在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会刺激炎症部位,使疼痛加重,这是因为乳汁淤积以及炎症刺激乳房内的神经末梢所致。
3.肿块: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形成,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这是乳腺组织在炎症作用下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所形成的。肿块所在部位的乳房组织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发现。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由于炎症部位的细菌等病原体释放毒素,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情况。一般来说,体温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炎症越重,发热可能越明显。
2.寒战:在发热的同时,有些患者可能会伴有寒战,表现为身体不自主地颤抖。这是因为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的强烈应激反应,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以产生热量来应对感染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哺乳期乳腺分泌乳汁,若乳汁淤积或乳头破损,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乳腺炎。此阶段除了关注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还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乳头损伤。同时,要及时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若发现乳房有异常情况应尽早处理,因为哺乳期乳腺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影响哺乳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患急性乳腺炎,但相对较少见。其早期症状与哺乳期女性类似,但需注意排查是否有其他潜在病因,比如乳腺导管扩张等情况。非哺乳期女性在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更仔细地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因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可能相对复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处理。
急性乳腺炎早期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的红肿、疼痛、肿块以及全身的发热、寒战等表现,不同人群在表现上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在关注症状的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