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脐疝怎么治
脐疝是婴儿常见腹部疾病,多数脐疝1岁内可自愈,少数2岁左右闭合;非手术治疗有观察等待(直径<2厘米可观察,减少腹内压增高因素)和脐疝带(直径>2厘米或2岁未自愈时用,注意皮肤情况);手术指征为嵌顿或5岁以上未自愈,方式是脐疝修补术;婴儿用脐疝带要查皮肤,避免过度哭闹,大龄儿童及成人脐疝自愈低,手术需评估身体,术后注意休息等。
一、脐疝的基本情况
脐疝是婴儿常见的腹部疾病,多因婴儿脐带脱落后,脐环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在腹内压增高时,如哭闹、咳嗽、便秘等,腹腔内容物便会从脐部突出形成脐疝。一般来说,大多数脐疝可在1岁内自愈,少数会延迟到2岁左右闭合。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及相关原理
1.观察等待
适用情况: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脐疝,多数可先观察等待,因为随着婴儿生长发育,腹肌逐渐强壮,脐环有自行闭合的可能。
原理:婴儿的腹壁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脐环有可能自然闭合。在此期间,要注意尽量减少婴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避免让婴儿长时间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等,以利于脐疝的自愈。
2.使用脐疝带
适用情况:当脐疝直径大于2厘米或2岁后仍未自愈时,可考虑使用脐疝带。但使用时要注意正确佩戴,确保脐疝部位能够得到适当的压迫。
原理:通过脐疝带对脐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脐环闭合。不过,使用脐疝带时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皮肤情况,避免因压迫过紧导致皮肤损伤。
三、手术治疗情况
1.手术指征
脐疝发生嵌顿(即突出的肠管等组织无法回纳,可能伴有哭闹不止、呕吐等症状)时,需紧急手术。另外,对于5岁以上仍未自愈的脐疝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原理:嵌顿时肠管等组织被卡在脐环处,若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而5岁以上仍未自愈的脐疝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手术可以直接修复脐环,恢复腹壁的完整性。
2.手术方式:一般采用脐疝修补术,通过手术将脐环关闭,加强腹壁的力量。手术相对安全,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在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风险可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群体
婴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在使用脐疝带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脐部皮肤情况,如有无发红、破损等。若发现皮肤异常,应及时调整脐疝带的松紧度或停止使用。
要避免婴儿过度哭闹,因为哭闹会增加腹内压,不利于脐疝的恢复甚至可能加重脐疝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安抚等方式减少婴儿哭闹的频率。
2.大龄儿童及成人(虽较少见,但也有情况)
大龄儿童及成人的脐疝自愈可能性极低,若考虑手术,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等。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手术效果,同时要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