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可引发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胃溃疡、睡眠呼吸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呼吸衰竭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自发性气胸与肺大疱破裂有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肺部通气换气障碍致肺动脉高压引发,胃溃疡与药物或胃肠黏膜缺血缺氧等有关,睡眠呼吸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且肥胖患者风险更高。
一、呼吸衰竭
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不断恶化,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愈发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在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升高,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呼吸衰竭的发生可能更为凶险。
二、自发性气胸
慢阻肺患者肺部存在肺大疱,由于肺泡内压力增高,肺大疱容易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引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胸痛,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且呼吸困难程度往往较突然加重。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此并发症在慢阻肺患者中并不少见,对于有肺大疱基础的慢阻肺患者,更应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尤其是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胸腔内压力突然变化的情况下。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长期的慢阻肺会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右心负荷加重,逐渐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阻肺患者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肺血管重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年龄较大的慢阻肺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相对更高。
四、胃溃疡
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或者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黏膜缺血、缺氧等因素,可引发胃溃疡。患者可出现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与一般人群的胃溃疡表现类似,但由于慢阻肺患者本身的病情特点,在诊断和治疗胃溃疡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在使用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与慢阻肺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更易受到胃溃疡的影响,需要加强监测。
五、睡眠呼吸障碍
慢阻肺患者常合并睡眠呼吸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嗜睡、精神萎靡等。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与上气道阻力增加、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对于肥胖的慢阻肺患者,由于颈部脂肪堆积等因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关注患者的睡眠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睡眠呼吸障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