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痢疾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多次)、腹痛(阵发性哭闹不安);全身症状如发热(多数达38℃-40℃左右)、精神萎靡;还有食欲减退、脱水表现等,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怀疑时及时就医检查并规范治疗,注意护理和保证水分摄入预防并发症。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这是婴儿痢疾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婴儿痢疾导致腹泻的原因是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使得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大量液体和黏液渗出,与粪便混合排出。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痢疾杆菌感染肠道后会激活肠道内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介质会促使肠道上皮细胞分泌增加,同时抑制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引发腹泻。
腹痛:婴儿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腹痛,往往表现为哭闹,尤其是在排便前可能会哭闹加剧,排便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很快又可能再次出现哭闹。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这是机体对痢疾杆菌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入侵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一般来说,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中等度热或高热,但也有个别婴儿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
精神萎靡:由于感染导致身体不适,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差,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等。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了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得婴儿精神状态受到影响。例如,痢疾杆菌产生的内毒素等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会作用于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导致精神萎靡等表现。
其他表现:
食欲减退:婴儿会出现吃奶量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影响了消化功能,婴儿感觉腹部不适,进而对进食产生抗拒。
脱水表现:如果腹泻和呕吐较为严重,婴儿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这是由于大量体液丢失,而婴儿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无法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发生。例如,当婴儿丢失的水分达到体重的5%时,就可能出现轻度脱水表现;丢失达到体重的10%及以上时,会出现重度脱水表现,如精神极度萎靡、无尿等。
对于婴儿痢疾,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一旦怀疑婴儿患有痢疾,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注意婴儿的护理,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预防红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要保证婴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