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病毒引起一般不用消炎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消炎药,包括青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部分人过敏需皮试)、头孢菌素类(分代抗菌谱有差异,儿童使用需谨慎)、大环内酯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阿奇霉素胃肠反应轻),上感大多病毒感染先非药物干预,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才用消炎药,选药遵循证医学,特殊人群用消炎药需谨慎。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敏感细菌感染的情况。但部分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使用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有青霉素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头孢菌素类:分为一代、二代、三代等。例如头孢氨苄属于一代头孢,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头孢呋辛属于二代头孢,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头孢克肟属于三代头孢,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不同代的头孢菌素抗菌谱有所差异,在使用时需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合理选择。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制剂,如新生儿使用时需谨慎,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
大环内酯类:常见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以及部分革兰阳性菌有一定作用,在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时可选用。阿奇霉素相对来说胃肠道反应较红霉素轻一些。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疗程,如儿童使用阿奇霉素需按照体重计算剂量,且要关注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
上呼吸道感染时非药物干预与消炎药使用的权衡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此时不建议首先使用消炎药。首先应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处于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儿童着凉。只有当明确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如出现脓性分泌物、白细胞升高等情况,才考虑使用消炎药。在选择消炎药时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等合理选用,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带来的耐药等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消炎药时要更加谨慎,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对于孕妇,某些消炎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