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呼吸衰竭吸氧需遵循原则,初始可较高浓度吸氧后据血气分析调整,目标使PaO达60-65mmHg,小儿等人群调整更谨慎;吸氧方式有鼻导管和面罩吸氧,鼻导管适大多患者要调合适氧流量,面罩适需稳定浓度者要注意贴合度等;需据血气分析持续动态调整,有基础病等患者调整更谨慎,还要观察患者情况及关注特殊患者如长期吸烟患者。
一、吸氧浓度原则
一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浓度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一般初始可采用较高浓度吸氧,如开始时可给予吸氧浓度30%-50%左右,但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根据相关研究,对于一型呼吸衰竭,目标是使血氧分压(PaO)达到60-65mmHg。例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导致的一型呼吸衰竭中,可先给予较高吸氧浓度,然后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调整,若PaO仍低,可考虑增加吸氧浓度,但需注意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一型呼吸衰竭吸氧浓度调整需更加谨慎,因为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过高浓度吸氧可能对其肺部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要密切监测血氧情况来精准调节吸氧浓度。
二、吸氧方式原则
1.鼻导管吸氧:是较为常用的吸氧方式,适用于大多数一型呼吸衰竭患者,但要注意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一般氧流量为1-6L/min,对应吸氧浓度约为25%-45%。对于儿童患者,鼻导管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管径的鼻导管,避免对小儿鼻腔造成过大刺激,并且要根据小儿体重、病情等调整氧流量,以保证有效吸氧又避免氧损伤。
2.面罩吸氧:对于吸氧浓度要求较严格的一型呼吸衰竭患者可选用面罩吸氧,如文丘里面罩,可精确控制吸氧浓度,一般能将吸氧浓度稳定在25%-50%之间,适用于需要较稳定吸氧浓度的患者。在老年一型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面罩吸氧需注意面罩的贴合度,避免因面罩不合适导致漏气影响吸氧效果,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耐受情况,因为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对面罩吸氧有不适感。
三、动态调整原则
需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持续动态调整吸氧方式和浓度。例如,每1-2小时复查动脉血气,若PaO仍低于60mmHg,可适当增加吸氧浓度或调整吸氧方式。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一型呼吸衰竭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一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调整吸氧时更要谨慎,因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潜在风险,需在保证氧合的同时避免二氧化碳进一步潴留加重病情。在调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神志等情况,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要及时重新评估吸氧方案,可能需要降低吸氧浓度等处理。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一型呼吸衰竭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在吸氧调整时除了考虑疾病本身,还需关注其吸烟对肺部的长期损害可能对吸氧效果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劝导患者尽量戒烟,以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