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怎么判断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可从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判断,体征检查包括触诊(发现硬结或肿块)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内部结构等),需与乳腺导管扩张症、炎性乳腺癌鉴别,哺乳期女性要关注乳房状况,正确哺乳,已患病时合理处理哺乳等问题。
一、乳腺炎的症状表现
哺乳期判断乳腺炎可从以下常见症状入手:
局部症状: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是典型表现。红肿部位边界可能不清,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剧,可能呈搏动性疼痛,乳房皮肤温度也会升高。例如,部分哺乳期女性会发现乳房某一区域明显肿胀发红,触摸时疼痛敏感。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引起身体的全身性应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以及全身代谢改变。
二、乳腺炎的体征检查
触诊:医生或哺乳期女性自己通过触诊乳房,可发现乳房内有硬结或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按压时疼痛明显。不同阶段的乳腺炎,肿块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早期肿块可能稍软,后期炎症局限形成脓肿时,肿块质地相对较硬,且有波动感(但自行触诊发现波动感时需谨慎,因为自行判断可能不准确,最好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这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乳腺超声可以观察乳房内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炎症以及炎症的范围、有无脓肿形成等情况。超声下可看到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有炎性浸润的表现,若有脓肿形成则可见液性暗区。例如,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出乳房内异常的低回声区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乳腺炎的状况。
三、与其他类似病症的鉴别
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症也可发生于哺乳期或非哺乳期,但其症状与乳腺炎有区别。乳腺导管扩张症可能有乳头溢液,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乳房肿块的位置可能与乳腺炎不同,通过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鉴别。
炎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较少见,但需要与乳腺炎鉴别。炎性乳腺癌皮肤改变更广泛,往往累及大部分乳房皮肤,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病情进展迅速,一般抗炎治疗效果不佳,通过病理活检等可明确诊断。
四、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的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自身要密切关注乳房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疑似乳腺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在哺乳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避免乳头损伤,因为乳头损伤是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诱因之一。例如,要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乳晕上,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如果已经发生乳腺炎,在继续哺乳方面,若炎症局限在乳房某一区域,一般可以继续哺乳,因为停止哺乳可能会导致乳汁淤积加重炎症,而且婴儿的吸吮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但要注意患病一侧乳房的哺乳情况,可先哺乳健康一侧乳房,再哺乳患病一侧乳房,同时要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