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主要有按动脉血气分析和按发病机制两种分型。按动脉血气分析分Ⅰ型(PaO<60mmHg,PaCO正常或降低,肺换气障碍所致)和Ⅱ型(PaO<60mmHg且PaCO>50mmHg,肺泡通气不足所致);按发病机制分通气性(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和换气性(与气体弥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有关),不同人群因各自特点易患相应类型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分型
呼吸衰竭主要有以下两种分型: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分型
1.Ⅰ型呼吸衰竭
其血气分析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正常或降低。主要是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如儿童患有肺炎时可能出现Ⅰ型呼吸衰竭,儿童肺部组织相对娇嫩,感染等因素易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对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有所减退,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础疾病时,也较易因病情变化出现Ⅰ型呼吸衰竭。
2.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表现为PaO<60mmHg,同时PaCO>50mmHg。主要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廓畸形、呼吸肌疲劳或麻痹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COPD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下降,更容易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如重症肌无力患者,其呼吸肌无力会影响通气,从而引发Ⅱ型呼吸衰竭。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如果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的调控,导致通气不足,增加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二)按发病机制分型
1.通气性呼吸衰竭
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包括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的病变,导致胸廓扩张受限和肺扩张受限,例如胸廓畸形患者,胸廓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影响肺的扩张,从而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是因为气道狭窄或阻塞,如COPD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痉挛等,导致气道阻塞,通气受阻。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先天性胸廓发育畸形会导致限制性通气不足,影响呼吸功能;老年人因气道弹性减退等因素,更容易发生阻塞性通气不足相关的呼吸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
由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主要涉及气体弥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气体弥散障碍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间质的病变会影响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见于肺部栓塞患者,血栓堵塞血管,导致相应区域的血流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进而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在特殊人群中,孕妇如果发生肺栓塞,由于孕期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出现肺栓塞相关的换气性呼吸衰竭,需要特别关注其呼吸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