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多因长期吸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引发,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早期体征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啰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肺功能、胸部X线及CT检查等;诊断依据为咳嗽等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疾病,不足3个月但有客观检查依据也可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
1.病史方面: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这是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危险因素,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从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儿童时期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因为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结构和功能受损。
2.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较为明显,白天咳嗽较轻,晚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另外,患者常有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这与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有关。
二、体征表现
1.早期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有时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性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2.急性发作期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增多来参与免疫防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
2.痰液检查: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如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菌,这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指导后续治疗。
3.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下降,FEV/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减少,这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并判断气流受限的重要指标。
4.胸部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这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周围有炎症浸润等改变所致。
5.胸部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情况,尤其对于一些不典型表现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具有重要价值,比如能更精准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变化,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诊断标准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即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肺功能检查等)亦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