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是什么
感冒与过敏性鼻炎在病因、症状、病程和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发,有多样症状且病程一般短,以对症治疗为主;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为鼻部症状且病程反复发作,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药物等治疗。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原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的致敏花粉,春季多为树花粉,秋季多为草花粉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也可引起,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油漆等也可能导致发病。不同性别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概率不同,比如长期处于有宠物环境中的人群接触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的机会增加,更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家族病史的人群相较于无家族病史者,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更高。
症状方面
感冒:症状相对多样,除了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外,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可高可低,儿童感冒时发热相对较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5-7天可逐渐恢复,但儿童感冒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可能出现并发症等情况。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部症状,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为主要特征,一般无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症状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常年性,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特定花粉传播季节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可常年发作,且症状轻重与接触过敏原的程度相关。不同年龄人群过敏性鼻炎症状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因鼻痒而出现频繁揉鼻、挖鼻等表现,需家长留意。
病程方面
感冒:普通感冒的病程一般较短,多数在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如果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病程可能相对较长,且可能引发肺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过敏性鼻炎:病程呈反复发作性,若未脱离过敏原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常年或季节性反复发作,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过敏原暴露情况密切相关,比如长期处于过敏原环境中,症状可能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
治疗原则方面
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等,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过敏性鼻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鼻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等,但免疫治疗也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