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及恶变情况的处理。手术治疗有肿物局部切除术(适用于单发、瘤体小且局限于某一导管内的患者)和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较大范围导管系统或多发的患者);随访观察适用于老年、无症状且瘤体小的患者,内容包括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怀疑恶变时需病理活检,恶变后按分期等采取综合治疗,如手术结合放化疗等,特殊人群制定方案要考虑生育需求。
一、手术治疗
1.肿物局部切除术
适用情况:对于单发的、瘤体较小且局限于某一导管内的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较为适用。尤其是年轻女性,瘤体较小未累及广泛导管系统时可优先考虑。例如,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瘤体位置相对局限的患者。
操作原理:在局部麻醉下,将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导管组织切除,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手术过程中需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残留,因为残留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2.乳腺区段切除术
适用情况:当肿瘤累及较大范围的导管系统,或为多发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可考虑乳腺区段切除术。比如,通过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病变累及多个导管区段的患者。
操作原理:切除包含肿瘤的相应乳腺区段组织,包括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这样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风险。手术需要准确确定病变累及的区段范围,确保切除足够的组织。
二、随访观察
1.适用人群
老年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患者,若肿瘤无明显恶变倾向,可考虑定期随访观察。例如,年龄大于65岁,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无症状且瘤体较小的患者:一些患者瘤体非常小,且无明显症状,如通过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直径小于1cm的孤立性小瘤体,且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可在密切监测下进行随访。
2.随访内容
临床检查:定期进行乳腺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乳腺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等情况,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触诊检查。
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乳腺钼靶检查等,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相关影像学检查。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对比,了解瘤体是否有增大、恶变等情况。
三、恶变情况的处理
1.怀疑恶变时的检查
当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怀疑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病理活检。例如,乳腺超声发现瘤体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等可疑恶变表现时,应进行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2.恶变后的治疗
若明确为恶变,即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癌时,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一般可能需要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可能还需要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年轻患者等特殊人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生育等需求,例如在化疗药物的选择上可能需要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