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是发生在壶腹、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与生活方式、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有关,临床表现有黄疸、腹痛、消化道症状等,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法手术者可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重要,需个体化评估处理
一、解剖位置及相关结构
壶腹周围区域包含了壶腹、胆总管下端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等结构。胆总管下端与胰管会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这里是胆汁和胰液排出进入十二指肠的重要通道,壶腹周围癌就发生在这个关键区域的附近组织。
二、病因
1.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体内多种致癌物质增加,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细胞的稳定性;酗酒会损伤肝脏和胰腺等器官,导致局部组织的微环境改变,为肿瘤的发生创造条件。
2.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壶腹周围癌,男性发病概率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同个体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3.基础病史:有胆道结石病史的人群,由于结石长期刺激壶腹周围黏膜,可能导致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进而引发细胞的异常增生,增加患壶腹周围癌的几率;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与壶腹周围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三、临床表现
1.黄疸:是壶腹周围癌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且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但也有部分患者因肿瘤坏死脱落等情况可出现黄疸波动。
2.腹痛: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3.消化道症状: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等表现,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消化功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同时可伴有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升高;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可能会有异常升高,但这些指标升高并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胆道系统是否扩张等情况,有助于发现壶腹周围的占位性病变。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形态,有助于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五、治疗原则
壶腹周围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不同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处理,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