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意思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总称,常见病因是病毒(70%-80%)和少数细菌(20%-30%),临床表现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病毒治疗,预防要增强体质、避免诱因。
病因
病毒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侵入人体上呼吸道,在局部黏膜细胞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
细菌感染:少数情况由细菌感染引起,占20%-30%,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比如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受损,细菌易乘虚而入引发感染。
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如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上呼吸道相关的鼻塞、流涕、咳嗽等表现,以及是否有发热、全身症状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还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等。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寒。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因为儿童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休息和充足水分有助于身体恢复。
对症治疗: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如有鼻塞,可使用减轻鼻充血的药物;咳嗽明显者可使用止咳药物等。
抗病毒治疗: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有一定效果,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要关注儿童的用药剂量和适应情况。
预防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当运动,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如慢跑、跳绳、游泳等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因: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