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咳嗽可采用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止咳祛痰药等药物治疗,第一代抗组胺药有中枢镇静作用需谨慎,第二代抗组胺药中枢镇静作用弱,孟鲁司特钠可减轻气道炎症,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不良反应少,口服糖皮质激素全身不良反应多,肥大细胞稳定剂起效慢,止咳祛痰药辅助治疗需联合基础治疗,特殊人群儿童用药要考虑年龄等因素及个体差异,还应重视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抗组胺药物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缓解过敏相关症状,但可能引起儿童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低龄儿童需谨慎使用,因其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及日常生活。
2.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相较于第一代,中枢镇静作用较弱,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缓解过敏性咳嗽的相关症状,可用于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治疗,但仍需根据儿童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且使用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等情况。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钠是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过敏性咳嗽症状,对于儿童过敏性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安全性相对较好,但也需关注儿童用药后的个体反应,如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情况。
三、糖皮质激素
1.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剂,通过吸入的方式作用于气道局部,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是儿童过敏性咳嗽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局部用药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同时关注儿童长期使用的潜在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较重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如泼尼松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使用。
四、其他药物
1.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可稳定肥大细胞,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对儿童过敏性咳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预防接触过敏原时引发的咳嗽等症状,但起效相对较慢。
2.止咳祛痰药:当儿童过敏性咳嗽伴有明显咳嗽、咳痰时,可适当使用止咳祛痰药物辅助治疗,如氨溴索等,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主要是缓解症状,需在针对过敏的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且要根据儿童年龄等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形式。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时需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在选择药物时更需谨慎权衡药物的疗效与潜在风险,如避免使用中枢镇静作用强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应重视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这些非药物干预对于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药物的使用或辅助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