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在解剖部位、感染病原体及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上呼吸道感染累及鼻腔、咽或喉部,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症状全身较轻,靠临床表现等诊断,对症治疗为主;下呼吸道感染涉及气管、支气管及肺,病原体细菌常见,全身症状重,需胸部影像学等诊断,依病原体选药并对症支持治疗,儿童有其自身特点。
一、解剖部位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腔、咽或喉部,鼻腔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门户,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喉部则与气管相连;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涉及气管、支气管及肺,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的管道,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深入肺组织,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不同年龄人群的上、下呼吸道解剖特点有所差异,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出现梗阻等情况,比如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细,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且易导致阻塞。
二、感染病原体及临床表现区别
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为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除了病毒外,细菌更为常见,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有支原体等感染。不同性别在病原体感染上无显著的本质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不同,比如长期吸烟人群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低热或无发热;下呼吸道感染除了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全身症状往往较明显,可出现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等,肺部听诊可能有啰音等异常体征。对于儿童来说,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因为儿童呼吸频率相对较快,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
三、诊断方法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测,如病毒抗原检测等。
下呼吸道感染:除了临床表现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发现肺部的炎症浸润影等;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找到病原体。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婴幼儿由于表述能力差,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更依赖影像学等客观检查来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使用止咳祛痰药缓解咳嗽咳痰等。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等。同时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改善呼吸困难等。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要尤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痰液排出,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可能需要更积极的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