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引起,病毒侵入引发免疫反应致发热及皮疹,需与风疹、麻疹区分,婴幼儿患该病要密切监测体温、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水分摄入并观察精神状态。
一、病毒感染与幼儿急疹的关系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少部分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所以病毒感染是幼儿急疹的重要致病因素。幼儿急疹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持续3-5天,然后体温骤降,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从病因角度看,病毒感染引发了幼儿急疹的一系列临床过程。
二、病毒感染导致幼儿急疹的发病机制
1.病毒侵入与免疫反应启动
人类疱疹病毒经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等部位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T淋巴细胞等开始参与免疫应答过程。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会引起机体的发热等全身反应,在发热持续一定时间后,病毒复制趋于稳定,免疫系统逐渐清除病毒,同时触发皮疹的出现机制。例如,研究发现HHV-6感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病毒血症阶段引发发热,而当病毒被部分清除时,会诱导皮肤的免疫反应,导致皮疹发生。
2.皮疹形成的病理基础
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皮肤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在幼儿急疹中,发热消退后皮疹出现,是因为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调节使得皮肤的毛细血管等发生变化,从而出现特征性的皮疹,皮疹通常为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
三、与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区分
1.与风疹的区分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风疹的发热一般较轻,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先出现于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可融合,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等。而幼儿急疹发热持续时间较长,热退疹出,皮疹特点不同,可通过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测等进行区分,病原学检测可明确是风疹病毒还是人类疱疹病毒感染。
2.与麻疹的区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发热时间较长,一般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向下蔓延,可融合,且有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特征性表现。而幼儿急疹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皮疹特点不同,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以及病原学检查可以鉴别,病原学上麻疹病毒与人类疱疹病毒完全不同。
四、特殊人群(婴幼儿)的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患病毒感染相关的幼儿急疹情况,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高热可能会引起婴幼儿惊厥等并发症。保持皮肤清洁,皮疹出现后避免婴幼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保证婴幼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发热等情况会使体液丢失增多,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机体代谢及体温调节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