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儿童常见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有具“四不”特征的皮疹、部分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且少数进展快有严重并发症;成人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但少数也可现严重并发症;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婴幼儿因免疫发育不完善症状更重,年长儿童免疫健全症状较轻,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健康者症状轻,有基础疾病患儿感染后重症风险高。
儿童常见症状:
口腔症状:多数患儿首先出现口腔黏膜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患儿会感到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等。比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90%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口腔内疱疹或溃疡的表现。
手部、足部及臀部症状:手、足、臀部会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部分患儿可能会有轻微瘙痒感。一般来说,皮疹可在1周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全身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浅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增快或减慢等。
成人感染症状:成人感染肠道病毒后,症状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口腔疱疹、手足皮疹,或仅有发热,全身症状如乏力等相对儿童更为轻微,但也有少数成人感染后也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过相对儿童来说比例较低。这是因为成人的免疫系统相对更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强,但仍不可忽视,一旦出现不适也需及时就医。
不同人群手足口病症状的差异及原因
年龄差异: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出现发热、神经系统受累等较为严重的全身症状,而且口腔疱疹等局部症状也可能更为明显。而年长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更健全,症状相对较轻,病程也相对较短。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儿,症状表现的类型基本相似,但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可能会因个体的免疫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不过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特异性。
生活方式差异:生活方式健康、免疫力较强的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相对较轻,而生活方式不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较重的症状,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免疫功能较强时能更好地应对病毒感染。
病史差异: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免疫缺陷病等,感染手足口病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症状也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状况和对病毒感染的应对能力。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其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存在缺陷,难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扩散,所以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