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止痛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止痛。非药物有心理干预(调整心态减轻疼痛感知,儿童需家长陪伴安抚)和物理治疗(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按摩缓解肌肉紧张性疼痛但有禁忌);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治轻度癌痛有胃肠道反应风险)、阿片类镇痛药(中重度癌痛主药有便秘等不良反应,儿童、老年用药有特殊要求)、辅助用药(抗抑郁药治神经病理性癌痛有口干等不良反应,抗惊厥药治神经病理性疼痛需注意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调整)。
一、非药物止痛方法
1.心理干预:癌症患者常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加重癌痛感受。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负面情绪对疼痛感知的影响。例如,放松训练能使患者身体肌肉放松,缓解因紧张导致的肌肉性疼痛,研究表明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使部分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约30%-50%。对于儿童癌痛患者,家长的陪伴与安抚至关重要,温馨的家庭氛围能稳定儿童情绪,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因肿瘤压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一般采用40℃-50℃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性疼痛,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操作。例如,针对骨转移癌痛患者,轻柔的局部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觉。不过,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骨折不稳定等情况,则不宜进行按摩。
二、药物止痛方法
1.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适用于轻度癌痛,如布洛芬等。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溃疡等,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胃肠道黏膜情况,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
2.阿片类镇痛药:是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止痛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痛觉传导。常见的有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监测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于老年癌痛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更要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防止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3.辅助用药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除了抗抑郁作用外,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癌痛。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变疼痛的传导和感知。但使用抗抑郁药可能会引起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评估心脏功能。
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等,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通过稳定神经细胞膜,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