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性传播或间接传播,女性为易感人群,有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表现,可通过生理盐水涂片法等诊断,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治疗时注意相关事项,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等。
一、定义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二、病因
1.传播途径
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与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容易被感染。
间接传播: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但相对较少见。
2.易感人群及因素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阴道与外界相通,且阴道内环境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妊娠期女性阴道环境改变,也较易感染滴虫。
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感染,因为性生活会增加阴道黏膜的损伤机会,有利于滴虫的侵入和繁殖。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异常:典型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分泌物呈灰黄色、黄白色或黄绿色。
2.外阴瘙痒:外阴部位常有瘙痒感,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瘙痒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道口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导致不孕。
四、诊断方法
1.生理盐水涂片法:取阴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后镜检,可发现活动的阴道毛滴虫,这是最简便的诊断方法,但检出率较低。
2.培养法:对于可疑患者,若生理盐水涂片法阴性,可采用培养法,其准确率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3.核酸检测:利用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阴道毛滴虫的D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等。男性感染滴虫也需同时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
2.治疗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时治疗;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小时内、替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72小时内禁止饮酒,因为药物可干扰酒精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六、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尽量选择棉质内裤;不用公共浴池、浴盆、浴巾等;注意经期卫生,卫生巾要勤换。
2.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减少滴虫性阴道炎的传播。
3.公共场所注意卫生:在公共游泳池、浴室等场所,要注意自身卫生防护,避免使用公共坐式便器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4.定期体检:女性尤其是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