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和细菌等,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通过黏膜侵入细胞复制繁殖致炎,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通过飞沫等进入黏附侵入引发炎症,其他因素中年龄、生活方式、环境、病史等也会影响感染发生,儿童、老人、免疫力低、环境差、有基础病者易感染。
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种类: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冠状病毒中有多种类型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可在人群中造成暴发或流行。
感染机制:病毒通过鼻腔、口腔等黏膜部位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附着并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在细胞内复制繁殖,从而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上呼吸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不同病毒的致病机制略有差异,但总体都是通过破坏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来引发感染。
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种类:溶血性链球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之一,此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途径与机制: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等方式进入上呼吸道。例如,溶血性链球菌可黏附在咽喉部的黏膜表面,进而侵入组织引发炎症。细菌在局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毒素等物质,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引起咽痛、发热等症状。
其他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呼吸道局部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减弱等,也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例如,经常熬夜的人,身体的生物钟紊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容易让病原体有机可乘。此外,营养不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素时,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引发感染。
环境因素:居住或工作环境通风不良,空气中病原体浓度较高时,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例如,在密闭的办公室或宿舍中,如果有患者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其呼出的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在空气中积聚,其他人吸入后就容易被感染。另外,气温骤变、寒冷刺激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从而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病史因素: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呼吸道黏膜处于高反应状态,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纤毛功能受损,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