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常见致病原因包括吸烟因素,长期吸烟使有害物质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等,致吸烟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长期接触相关物质刺激气道和肺组织引发炎症损伤;空气污染影响,大气有害气体长期暴露损伤肺部,儿童受影响更大;感染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致肺部炎症损伤肺组织;遗传因素,α-抗胰蛋白酶缺乏使蛋白酶破坏肺组织弹性纤维致肺气肿,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关注。
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长期吸烟时,这些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气肿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显著增高,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引起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和肺组织破坏,逐渐引发肺气肿。年龄较大的长期吸烟者,由于长期受到烟草有害物质的累积损伤,更易出现肺气肿相关的病理改变。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
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也可诱发肺气肿。比如,在煤矿、纺织、化工等行业工作的人群,如果长期吸入煤尘、棉尘、化学烟雾等,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会刺激气道和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石棉纤维会沉积在肺部,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和肺气肿的发生风险增加。不同职业暴露的人群,根据接触粉尘和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的不同,肺气肿的发病风险有所差异,长期接触高浓度有害职业因素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空气污染影响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长期暴露会损伤肺部。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居民长期吸入这些污染物会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引发炎症,进而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肺气肿的发病几率。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生活时,受空气污染的影响相对更大,更容易受到气道和肺组织的损伤,从而增加未来患肺气肿的潜在风险。
感染因素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也是肺气肿的诱发因素之一。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损伤肺组织。例如,反复的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感染,会导致气道和肺泡的慢性炎症,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等结构,使肺泡弹性减退,过度膨胀,最终发展为肺气肿。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若反复感染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肺组织造成损害,为日后肺气肿的发生埋下隐患;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也更易因感染诱发肺气肿。
遗传因素
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因素相关病因。α-抗胰蛋白酶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保护肺组织免受蛋白酶的破坏。当患者存在α-抗胰蛋白酶缺乏时,蛋白酶的活性失去了有效的抑制,会过度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等结构,导致肺气肿的发生。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肺气肿多在年轻时就可能发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自身肺部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肺部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