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什么病呢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结构因各种原因发生炎性改变,细菌突破宫颈防御侵入引发,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等。病因包括年龄、性生活、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因素;临床表现有下腹痛、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发热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用抗生素抗感染;预防要注意性生活卫生、规范宫腔操作、积极治邻近器官炎症。
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引发炎症,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一、病因
1.年龄因素:
育龄期女性性生活较活跃,是子宫内膜炎的高发人群,此时生殖系统相对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新生儿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影响,可能会有少量子宫内膜脱落,但一般无临床症状。
2.性生活因素:
不洁性生活或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容易将外界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比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经期性生活会直接把细菌等病原体带入宫腔,极大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几率。
3.宫腔操作因素:
如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由于手术器械等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且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就为病原体入侵打开了通道,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
4.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宫颈炎、阴道炎等,如果病情迁延不愈,病原体可逐渐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样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
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
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发热,病情较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育龄期女性上述症状相对典型。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阴道萎缩等因素,可能阴道分泌物异常表现不典型,但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可能较为突出。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可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子宫体有压痛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等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症改变。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例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五、预防措施
1.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保持清洁。
避免不洁性生活和过于频繁的性生活。
2.规范宫腔操作:
宫腔操作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器械等严格消毒,操作人员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宫腔操作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短时间内避免性生活。
3.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
一旦发现宫颈炎、阴道炎等邻近器官炎症,要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子宫内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