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有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疫苗接种、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可通过一般治疗和抗菌治疗,儿童、成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百日咳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百日咳的定义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二、百日咳的病因
(一)病原体特点
百日咳鲍特菌是革兰阴性小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56℃30分钟即可被杀死,日光照射1小时死亡,一般消毒剂能迅速将其杀灭。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易感者吸入带菌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三、百日咳的临床表现
(一)病程分期
1.卡他期:一般持续1-2周,类似普通感冒症状,如咳嗽、流涕、低热等,此期传染性最强。
2.痉咳期:持续2-6周或更长,出现典型的痉挛性咳嗽,表现为突发数十声急促的咳嗽,然后吸入空气时发出高音调鸡鸣样吼声,反复发作,患儿常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等。
3.恢复期:痉挛性咳嗽逐渐减轻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持续2-3周。
四、百日咳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
有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出现典型的痉挛性咳嗽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达(20-50)×10/L或更高,淋巴细胞占比常达60%-90%以上。
2.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培养:是确诊的重要方法,发病早期阳性率较高。
核酸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五、百日咳的预防
(一)疫苗接种
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实行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婴儿出生后3、4、5月龄各接种1剂,1.5-2岁、6-7岁各加强接种1剂。
(二)隔离传染源
对百日咳患者应隔离治疗,自发病起隔离40天,或痉咳出现后30天。
(三)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对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等。
六、百日咳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刺激患儿引起痉咳。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二)抗菌治疗
在卡他期或痉咳早期使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减少传染性,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七、不同人群百日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是百日咳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痉咳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在护理儿童百日咳患者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儿剧烈哭闹,以免诱发痉咳。
(二)成人
成人感染百日咳后,临床表现可能相对较轻,但仍具有传染性,需要注意隔离,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儿童等易感人群。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百日咳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