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阿片类及辅助药物,非药物治疗有神经阻滞、射频消融、TENS、心理、介入等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有心理基础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1.阿片类药物:是难治性癌痛的主要治疗药物,如吗啡等,其作用机制是与体内阿片受体结合,激活抗痛系统发挥镇痛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缓解中重度癌痛。
2.辅助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如加巴喷丁等),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癌痛,其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等发挥作用;抗抑郁类药物(如阿米替林等),除了抗抑郁作用外,对癌痛也有一定的辅助镇痛效果,可能与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有关。
二、非药物治疗
1.神经阻滞治疗:对于神经受侵犯导致的癌痛,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例如,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通过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神经传导通路来缓解疼痛,有研究表明其对某些类型的癌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2.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某些局部肿瘤侵犯神经引起的癌痛,利用射频能量使神经组织凝固、变性,从而达到阻断疼痛传导的目的,临床实践显示对部分患者能有效减轻疼痛。
3.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目的,对于一些轻至中度的癌痛可能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其原理是刺激神经产生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发挥镇痛效应。
4.心理治疗:癌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加重癌痛的感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情绪状态,从而间接减轻疼痛感受。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患者对疼痛的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进而可能使疼痛有所减轻。
5.介入治疗:如脊髓电刺激术,将电极植入脊髓硬膜外腔,通过发放电刺激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对于一些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癌痛有较好的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药物治疗时需更加密切关注药物的代谢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因为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例如阿片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
儿童患者:儿童难治性癌痛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此类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使用经肝肾功能代谢负担过重的药物,如需使用相关药物,需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替代药物,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有心理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伴有严重心理基础疾病的癌痛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时,要与精神心理科医生密切合作,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因为心理问题与癌痛相互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整有助于癌痛的控制,同时要注意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患者的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