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烫伤的处理包括立即脱离热源、冷水冲洗降温、判断烫伤程度并处理、及时就医、后续护理与预防。立即快速移开致伤源,脱离后用15-20℃凉水冲洗15-30分钟,根据I度、浅II度、深II度及以上烫伤分别处理,及时就医,就医前做好准备,后续遵医嘱护理并加强家庭防护预防复发。
一、立即脱离热源
1.快速移开致伤源:若儿童被热液烫伤,应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处,比如将孩子从热水中抱离,若衣物与创面粘连,切勿强行撕扯,可剪开未粘连部分。对于火焰烫伤,要帮助孩子尽快离开火源,拍打灭火等。此步骤需快速准确,避免烫伤进一步加重,不同原因致伤的脱离方式虽有差异,但核心是尽快让儿童远离热源,减少持续热损伤。
二、冷水冲洗降温
1.冷水冲洗时间与水温:脱离热源后,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一般冲洗15-30分钟。水温以15-20℃为宜,过低的水温可能导致局部血管过度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过高则可能加重损伤。对于婴幼儿,冲洗时要注意控制水流速度和力度,避免过强水流冲击加重皮肤损伤。通过冷水冲洗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损害,同时缓解疼痛。
三、判断烫伤程度并处理
1.I度烫伤:表现为皮肤红肿,无水疱。一般经冷水冲洗后,可涂抹烫伤膏等。注意保持烫伤部位清洁,避免再次受摩擦等刺激。儿童皮肤较为娇嫩,I度烫伤相对恢复较快,但仍需关注局部情况,防止感染。
2.浅II度烫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此时不要自行挑破水疱,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浅II度烫伤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医院会进行规范的清创、包扎等处理。
3.深II度及以上烫伤:创面红白相间或苍白,甚至焦痂形成。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应立即用干净的敷料覆盖创面,避免污染,并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深II度及以上烫伤儿童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出现感染、瘢痕等并发症,必须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救治。
四、及时就医
1.就医时机:无论烫伤程度如何,都建议及时就医。特别是浅II度及以上烫伤、烫伤面积较大(儿童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烫伤即使面积小也需重视)的情况。因为专业医生能够准确评估烫伤程度,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对于较大水疱进行处理、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
2.就医前准备:在送往医院途中,要保持烫伤部位相对稳定,可继续用清洁敷料覆盖创面。同时,要向医生准确提供烫伤的时间、致伤原因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五、后续护理与预防
1.创面护理:遵医嘱进行创面换药等护理操作。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烫伤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创面,防止感染和创面愈合不良。对于儿童好动的特点,要采取措施限制其不必要的活动,确保创面恢复环境良好。
2.预防复发:加强家庭安全防护,如将热水瓶、取暖器等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教育儿童不要玩火、玩热水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对儿童烫伤风险的防范意识,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比如在给孩子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控制好水温;厨房内要安装防护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