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镇痛药物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的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和强阿片类的吗啡、羟考酮)、辅助镇痛药物(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轻度癌痛;弱阿片类作用于阿片受体,适用于中度癌痛,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强阿片类强效镇痛,适用于重度癌痛,特殊人群使用有诸多注意事项;辅助镇痛药物中加巴喷丁用于神经病理性癌痛,特殊人群需谨慎,阿米替林对伴有抑郁情绪癌痛患者有辅助作用,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相关不良反应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例如阿司匹林,它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对轻度癌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其通过抑制COX-1和COX-2来发挥作用,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轻度癌痛,如骨转移早期等引起的轻度疼痛。不同个体对其反应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年轻患者无明显胃肠道疾病史时可优先考虑,但需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
二、阿片类镇痛药
1.弱阿片类
可待因: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起到镇痛作用。适用于中度癌痛,比如某些实体瘤骨转移中度疼痛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使用可待因需极其谨慎,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呼吸等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下降。
双氢可待因:同样作用于阿片受体发挥镇痛效应,用于中度癌痛的缓解。在特殊人群中,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权衡利弊;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要调整剂量,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2.强阿片类
吗啡:是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适用于重度癌痛,如晚期癌症剧烈疼痛。儿童使用吗啡需严格评估,因为儿童对吗啡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更为敏感;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蓄积,可能需要调整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时起始剂量要低,缓慢滴定,密切观察呼吸、意识等变化。
羟考酮: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用于中到重度癌痛。对于有头部外伤的患者使用羟考酮需谨慎,因为可能会掩盖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对于正在服用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的患者,同时使用羟考酮可能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需密切监测。
三、辅助镇痛药物
1.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癌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有关。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使用加巴喷丁需谨慎,因为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老年患者使用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因为其肾功能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影响药物代谢。
2.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对于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有关。心脏病患者使用阿米替林需注意心脏毒性,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使用可能会加重眼压升高,需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