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可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症治疗包括用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减轻鼻充血药缓解鼻塞、镇咳药止咳、祛痰药祛痰;流感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合并细菌感染用抗菌药物;非药物干预需休息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儿童要特殊关注病情变化及用药谨慎。
一、对症治疗药物
(一)解热镇痛药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大多数人群,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需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使用。布洛芬也是常用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胃肠道溃疡患者需慎用,儿童用药时要依据年龄和体重等调整。
(二)减轻鼻充血药
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鼻塞症状,可使用减轻鼻充血药,如伪麻黄碱。它能选择性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充血,但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患者等需慎用。
(三)镇咳药
若患者咳嗽剧烈且无痰,可使用镇咳药。右美沙芬是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妊娠3个月内妇女、有精神病史者禁用,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四)祛痰药
对于有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使用,儿童用药需按照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二、抗病毒药物
(一)常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能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从而减少病毒传播。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对奥司他韦过敏者禁用,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体重等计算剂量。
三、抗菌药物
(一)适用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但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如出现咳脓痰、流黄脓涕、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等。使用抗菌药物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相应药物,儿童使用时要考虑年龄、体重以及可能的过敏风险等。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休息与饮食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水,补充足够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年龄提供合适的食物。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
(三)儿童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其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儿童剂量使用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对于低龄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等,但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冻伤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