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过敏性湿疹
过敏性湿疹的防治需从避免诱发因素、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要了解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注意生活方式;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系统用抗组胺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过敏原:过敏性湿疹往往由过敏原引起,不同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某些玩具材质、食物等致敏,成年人可能因接触化工产品、某些衣物材质等致敏。要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方式明确过敏原,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后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对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被褥、窗帘等,可使用防螨寝具。
注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影响过敏性湿疹,如过度搔抓皮肤会加重病情,应提醒患者尽量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同时,要注意避免热水烫洗皮肤,热水烫洗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
二、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乳膏:是治疗过敏性湿疹常用的外用药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乳膏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例如,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适用于面部、婴儿等皮肤薄嫩部位,中效及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适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病情较重的情况,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合理选择。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这类药物适用于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部位,如面部、颈部等,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相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但可能会引起局部灼热感等不适。
三、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瘙痒症状,对于过敏性湿疹患者,根据患者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适用于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氯雷他定适用于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等。抗组胺药物有镇静和非镇静之分,对于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群如驾驶员等,应选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
免疫抑制剂:在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相关指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药物。外用药物应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系统用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药物代谢、体重等因素。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避免儿童搔抓皮肤,家长要注意儿童的衣物选择,应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敏性湿疹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外用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吸收和局部反应,系统用药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孕期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婴儿的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外用药物相对系统用药更为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