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不具传染性,其致病因素包括饮食(长期食腌制熏制食品、缺新鲜蔬果)、遗传(有家族史风险高)、慢性疾病(贲门部慢性炎症、胃食管反流病可诱发);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预防措施有调整饮食、积极治慢病、定期体检。
一、贲门癌的相关致病因素
1.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腌制、熏制食品:这类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贲门癌的风险。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地区,居民常食用大量腌制的咸菜、火腿等,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会损伤胃黏膜细胞,导致细胞癌变。
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形成。如果长期缺乏这些蔬菜水果的摄入,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容易发生突变,增加患贲门癌的可能性。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面临贲门癌风险,比如老年人若长期保持不良饮食习惯,患贲门癌几率会增加;儿童若长期养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虽儿童期患贲门癌相对较少,但不合理饮食会影响其未来健康,增加患病潜在风险。
2.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贲门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贲门癌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贲门癌的风险可能会高于普通人群。例如,某些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对贲门癌的易感性,这种遗传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并无明显差异,但家族遗传背景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比如年轻人群若有贲门癌家族史,需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相关筛查。
3.慢性疾病因素
贲门部慢性炎症:如贲门炎等长期不愈的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进而增加癌变的几率。不同性别患贲门部慢性炎症的几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患慢性炎症的概率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贲门部慢性炎症,从而增加贲门癌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长期的胃食管反流会使胃酸反复刺激贲门部黏膜,引起黏膜的慢性损伤,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贲门癌。胃食管反流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同性别患病几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贲门癌发生风险。
二、贲门癌的筛查与预防
1.筛查建议
对于有贲门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饮食习惯不良、有贲门癌家族史、患有贲门部慢性疾病等,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来说,40岁以上且属于高危人群的,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贲门部黏膜的情况,早期发现病变。
2.预防措施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腌制、熏制食品的食用量。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0-500g蔬菜和200-300g水果,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油煎等方式制作食物。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对于贲门部慢性炎症、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要积极进行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癌变风险。
定期体检:除了胃镜检查外,还可以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辅助早期发现贲门癌相关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