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其他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遗传易感性、气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密切相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中儿童更易因系统未成熟受影响;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者更易发病,不同年龄儿童表现不同;气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中儿童气道上皮更娇嫩易发病;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儿童肠道菌群不稳定易失调增加发病可能,成人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致失调诱发或加重哮喘。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例如,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参与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通过扩张血管、调节炎症反应等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有研究发现,哮喘患者体内CGRP水平异常,在气道炎症发生时,CGRP的调节失衡会加重气道的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在儿童哮喘患者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可能更为复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网络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哮喘。
二、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多个基因与哮喘的易感性相关。例如,ADAM33基因与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功能有关,该基因的多态性会增加个体患哮喘的风险。对于有哮喘家族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其遗传易感性使得他们相较于无家族史人群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触发而发生哮喘。在儿童中,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哮喘,儿童发生哮喘的概率会显著升高,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遗传易感性的表现可能不同,婴幼儿期可能更多表现为喘息等非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典型哮喘发展。
三、气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
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异常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气道上皮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当上皮细胞功能异常时,这些物质的分泌会发生改变。例如,上皮细胞分泌的抗微生物肽减少,使得气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上皮细胞还参与调节气道的黏液分泌、气道张力等。在哮喘患者中,气道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异常,导致气道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使得过敏原等更容易进入气道引发免疫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气道上皮细胞的功能特点有所不同,儿童的气道上皮细胞相较于成人更为娇嫩,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功能异常,从而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
四、肠道微生物群失调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存在关联。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和全身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会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进而通过肠-肺轴影响气道的免疫状态。例如,肠道中某些有益菌的减少可能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得内毒素等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发气道的炎症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有所差异。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处于发育阶段,相对不稳定,更容易受到饮食、抗生素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可能性;而成人若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诱发哮喘或加重哮喘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