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由肺换气障碍致,不同年龄人群因生理结构等有不同易发情况;Ⅱ型氧分压<60mmHg且二氧化碳分压>50mmHg,由肺通气障碍致,与吸烟、神经系统疾病、肥胖等因素有关。其临床意义在于指导治疗,Ⅰ型多需高浓度吸氧,Ⅱ型需低浓度低流量吸氧,不同年龄患者氧疗有别;还可评估病情预后,Ⅰ型原发病可控则预后较好,Ⅱ型慢性基础病控制不佳预后差,且不同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会影响预后
一、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分析的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
指标及意义: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PaO)<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正常或降低。其主要是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例如儿童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时,因其肺部生理结构与成人有差异,如儿童肺泡数量相对较少、气道较狭窄等,感染等因素更易引发换气功能障碍;对于有慢性肺部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其肺组织弹性减退等情况会使其更易出现Ⅰ型呼吸衰竭。
2.Ⅱ型呼吸衰竭
指标及意义: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PaO)<60mmHg,同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主要是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疾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更容易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如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因呼吸中枢受损导致通气不足引发Ⅱ型呼吸衰竭;有严重肥胖的人群,可能因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这与肥胖导致胸廓运动受限等因素有关。
二、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的临床意义
1.指导治疗
对于Ⅰ型呼吸衰竭,多需要较高浓度的吸氧来纠正低氧血症,因为其主要问题是换气功能障碍,通过提高吸氧浓度可以改善氧分压。而对于Ⅱ型呼吸衰竭,吸氧需要谨慎,一般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因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低氧血症来刺激呼吸中枢,如果高浓度吸氧,会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反而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不同年龄患者在氧疗时需注意,儿童的呼吸生理特点决定其氧疗时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避免氧中毒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等多系统疾病,氧疗时要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调整氧疗方案。
2.评估病情预后
Ⅰ型呼吸衰竭如果原发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原发病严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如果慢性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反复出现呼吸衰竭,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预后不良。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预后,但在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中,男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情进展相对更快;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可能更差,因为呼吸衰竭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