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断宝宝脱水程度及表现,分轻度、中度、重度;补充水分可口服补液(轻度或中度选口服补液盐Ⅲ,不配合可用淡盐水等)或静脉补液(重度或口服不纠正时);观察与护理要记录尿量、监测精神状态、检查皮肤弹性、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脱水需合理喂养、观察身体状况、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一、判断脱水程度及表现
1.轻度脱水:宝宝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
二、补充水分的方法
1.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宝宝,首选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给宝宝服用,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因为两岁宝宝肠道功能相对较完善,口服补液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式,可防止脱水进一步加重。
如果宝宝不配合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淡盐水(注意盐的浓度不宜过高,一般500毫升水加不到1.75克盐,即半啤酒瓶盖的盐)、米汤(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电解质)等,但口服补液盐Ⅲ是更科学合理补充电解质的选择。
2.静脉补液:
当宝宝出现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无法纠正脱水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体重、脱水程度等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电解质溶液等,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观察与护理要点
1.记录尿量:密切观察宝宝的尿量情况,轻度脱水时尿量会稍有减少,中度脱水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尿量极少或无尿,通过尿量变化能帮助判断脱水纠正情况。
2.监测精神状态:宝宝脱水时精神状态会有相应改变,要持续关注宝宝是否活泼好动、反应是否灵敏等,若精神状态持续无改善甚至恶化,需及时就医。
3.皮肤弹性检查:定期检查宝宝皮肤弹性,用手指捏起宝宝上臂或腹部的皮肤,松开后观察皮肤恢复原状的速度,以此评估脱水程度及补液效果。
4.保持皮肤清洁:因为脱水时宝宝可能出汗减少,皮肤相对干燥,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为宝宝擦拭身体,防止皮肤感染等问题。
四、预防脱水的注意事项
1.合理喂养:保证宝宝日常充足的水分摄入,除了正常的奶量或辅食外,根据宝宝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天气炎热、宝宝活动量较大、生病发热等情况下,更要注意水分补充。
2.注意观察宝宝身体状况:当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分,因为呕吐和腹泻是导致宝宝脱水的常见原因。例如宝宝腹泻时,除了补充口服补液盐外,还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一些容易消化且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如苹果泥(苹果含有果胶,有收敛止泻作用,且能补充一定水分)等,但要注意适量。
3.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宝宝患有某些可能导致脱水的疾病,如肺炎等,要密切按照医生要求护理宝宝,确保宝宝水分摄入足够,遵循医生关于水分补充的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