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原位癌不是癌
原位癌与传统意义上的癌(浸润癌)存在多方面差异。定义上,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浸润癌已突破基底膜具侵袭转移潜能;生物学行为上,原位癌无侵袭和转移潜能,浸润癌具强侵袭性且有转移潜能;治疗及预后上,原位癌治疗简单、预后好,浸润癌治疗复杂、预后相对差,而原位癌不是癌这种表述是基于其与具侵袭转移能力的癌在本质上的差异。
一、定义层面的差异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而传统意义上的癌(浸润癌)是癌细胞已经突破基底膜,具有侵袭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的潜能。从严格的病理学定义角度来看,原位癌的病变范围相对局限,还没有具备癌的典型生物学行为特征中的关键一点,即浸润和转移能力。例如,乳腺导管内癌属于原位癌,癌细胞局限在导管内的上皮层内,没有突破导管的基底膜,与浸润性乳腺癌有着本质区别,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可以突破基底膜并向周围组织浸润甚至转移至其他脏器。
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
1.侵袭性:原位癌不存在侵袭周围组织的能力,因为其未突破基底膜,而浸润癌具有很强的侵袭性,能够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向远处转移。大量的病理学研究表明,原位癌病灶周围的组织中没有癌细胞浸润的迹象,而浸润癌周围往往能发现癌细胞向周围组织伸展的踪迹。
2.转移潜能:原位癌通常不具有转移能力,因为其缺乏浸润基底膜这一进入血管或淋巴管进行转移的前提条件。而浸润癌由于已经突破基底膜,癌细胞可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着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其他部位并种植生长,形成转移灶。例如,在肺癌中,原位癌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而浸润性肺癌则很容易发生脑、骨、肝等部位的转移。
三、治疗及预后的区别
1.治疗方式:原位癌的治疗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局部切除等手术方式即可,一般不需要进行化疗、放疗等全身性治疗。例如,皮肤的鲍恩病属于原位癌,通过局部手术切除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而浸润癌的治疗较为复杂,除了手术切除外,往往需要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因为浸润癌有转移的风险,需要从全身层面进行控制。
2.预后情况:原位癌的预后通常非常好,通过及时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很高,对生存期限的影响极小。而浸润癌由于存在转移的可能性,预后相对较差,即使经过治疗,也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患者的生存期限会受到较大影响。大量的临床随访数据显示,原位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都处于非常理想的状态,而浸润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原位癌患者。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原位癌的发生情况和处理原则基本遵循上述病理学和生物学以及治疗预后的差异,但在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年轻患者如果发现原位癌,在治疗后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也需要进行综合考量等。总之,原位癌因为其自身的定义、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预后等多方面与浸润癌存在明显不同,所以说原位癌不是癌这种表述是基于其与传统意义上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癌在本质上的差异而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