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可通过避免触发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与管理来应对。了解自身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药物有缓解发作的短效β受体激动剂和控制炎症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明确过敏原且常规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需学会病情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并获得心理支持。
一、避免触发过敏原
1.了解自身过敏原:过敏性哮喘患者需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对牛奶、鸡蛋过敏,长期饲养宠物的人群可能对宠物毛发皮屑过敏。了解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应减少外出,若外出需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可使用防尘螨寝具。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新的过敏原,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发病前的接触情况;老年人生活方式相对固定,若有新出现的过敏情况,要考虑是否接触了新的环境因素,如新装修的房屋可能释放新的过敏原;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因接触某类过敏原引发严重过敏反应,需更加严格规避相关过敏原。
二、药物治疗
1.缓解发作的药物: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这类药物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效快,能在数分钟内缓解症状,但不宜长期单一使用。
2.控制炎症的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吸入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到达气道。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等特殊类型哮喘,以及无法耐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三、免疫治疗
1.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健康教育与管理
1.病情监测: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哮喘病情,如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记录哮喘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及相关诱因等。不同年龄患者监测方式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记录相关情况。通过病情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环境下剧烈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生活方式调整需结合其特点,如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入,老年人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强度等。
3.心理支持: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更需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